close

  本報訊(朱茂記者孔芒文/圖)
  11月24日,記者從古藺縣桂花鄉獲悉,該鄉漢溪村石鳳窩又發現200餘個恐龍腳印,加上今年7月在此發現的300個恐龍腳印,截至目前此地恐龍腳印已超過500個。這一東亞面積最大、肉食恐龍行跡最長的恐龍腳印化石區,吸引到國土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,自貢恐龍博物館、重慶博物館相關地質專家到此考察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石板灘上,一條約一米寬的砂岩已除去覆蓋在上的植被,露出一個個面積較大、分佈密集的圓形恐龍腳印。經過現場核對,其與7月發現的腳印相同,為蜥腳類恐龍腳印。“經過考證,我們認為這些恐龍腳印留存於白堊紀早期,在首次發現的300個足跡中,有蜥腳類、鳥腳類和獸腳類恐龍腳印。然而,此次又發現200餘個腳印,並整體呈現出面積廣、規模大、分佈密集、行跡可追蹤等特點,確實罕見。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、地質專家彭光照已是第二次來到古藺縣研究恐龍腳印,據他推測,此地很可能還存在其他類型的恐龍腳印。
  此次發現的恐龍腳印,分佈在傾斜度為50度的石板灘,不斷有水從山頂沿著岩面流下,腳印形成的凹陷部分還有積水。專家組經過實地考察,就如何保護恐龍腳印提出意見建議。他們指出,一是要除去覆蓋在恐龍腳印上的土層,避免土壤腐殖質對化石產生不良影響。隨後,可採用技術手段,選擇塗抹保護劑的方式減緩化石的風化速度。二是要在山頂挖溝,起到斷水排流的作用,防止水流對岩面進行長期的沖刷和腐蝕。
  據悉,此次專家組來古藺,旨在全面瞭解恐龍腳印化石區的具體情況,推動建設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工作。“經過考察,這裡完全有條件、也有必要建設地質公園!”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處長李繼江說。古藺縣要以桂花鄉漢溪村為核心,對全縣恐龍腳印化石資源種類、價值、分佈情況等進行綜合考察,摸清“家底”後落實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工作。
  (原標題:古藺又現200餘個恐龍腳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u08burn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